“兩會”是與會代表建言資政、全國上下凝心聚力,共同開啟新時代新征程的大會,“兩會”也向來是各大媒體創新融媒表達的“兵家必爭之地”。在今年的兩會融媒產品中,央視網《兩會C+時刻》格外吸引眼球,這一特別節目使用虛擬數字人小C與真人互動,虛實結合的創新直播可謂“別開生面”。與既有的AI主播相比,小C在技術實現上不僅達到了實時的動作捕捉和渲染,并且讓多個系統得以“天衣無縫”的融合。這不僅使得《兩會C+時刻》在今年兩會的融媒產品中更勝一籌,也讓行業看到了“傳媒+科技”的更多可能。
技術引領:讓現實與虛擬“無縫交互”
當下的新聞生產格局正在呈現出一種“過渡性”:過往由人為主導的生產流程正在轉向人機協同,技術的引領力也愈發明顯?!秲蓵﨏+時刻》的技術重點便是小C,也是創作團隊核心打造的“技術要素”。它是活躍于虛擬空間中央的核心人物,也是主流思想與技術中轉的“重要樞紐”。
為了在直播場景中呈現出最佳效果,《兩會C+時刻》拿出了實時面部+動作捕捉、實時渲染、深度學習等多種硬核技術,力圖讓小C顯得更自然、更好看。其中,“面部+動作”捕捉這一關鍵技術使得小C與真人實現了流暢的互動。直播過程中小C表情、身體、服裝均呈現出真實、流暢、自然的效果,并支持與嘉賓實時交互,表情和動作延遲控制在秒級。直播中小C擬真度高、面部表情豐富、全身動作靈活流暢,增加了用戶觀看的代入感,仿佛依舊是一個熟悉的“主持人”躍然于屏幕中央,來帶領觀眾了解焦點議題,有效實現了現實世界的真人與數字世界的小C無縫交互。
對于小C來說,她已經不再是傳統實踐中“附加人物”,而是可以輕松駕馭全場,在節目中得以有始有終。從這一角度上來說,“數字人”在節目中不再是碎片和短時的呈現,而擁有了完整性,進而帶給觀眾更強的新穎視覺體驗?!秲蓵﨏+時刻》也并非純粹的“前沿技術展演”,而是真正讓數字虛擬人在主流思想的表達中起到關鍵作用。
實際上,能在直播節目中做到“數字人”的全程貫穿并非易事,尤其在這樣一檔嚴肅且富有深度的訪談對話節目當中。但央視網《兩會C+時刻》成功做到了:小C做到了實時呈現、實時表達,與節目的“直播態”形成了同步。不需要任何真人主持人的輔佐,小C就是“舞臺中央”最靚麗的主角。
當然,我們從小C背后復雜的底層技術便可以發現:前沿技術已經在新聞制播的流程上實現了廣泛且有效的滲入,生發出了“1+1>2”的融合效能。這一趨勢的背后,是智能媒體技術實踐的日益精進。技術的引領,改變了傳統的直播節目架構,也讓“兩會”這一類嚴肅的內容生產也具有了“活力感”和“親和力”,吸引更多年輕用戶的觀看。
藝術質感:讓訪談充滿“科技感”與“未來感”
三期的《兩會C+時刻》均圍繞著兩會熱點話題,邀請相關領域人士共同探討,從微觀細節洞察時代發展脈絡。在節目中,小C與真人主持人近乎沒有差異,與在場嘉賓一同完成了一期期具有創新性的小屏直播。
值得注意的是節目錄制的空間設計:雖然在一個虛擬的場景之中,但節目打造了極具“科技感”的虛擬演播室空間。置身于此環境之下,顯然就具有了更強的“未來感”,這也為嘉賓們暢談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種視覺上的“一致性”,也為整場訪談節目增添了諸多藝術氣息。
它的背后是技術的有力支撐:《兩會C+時刻》的技術團隊持續優化實時渲染效果。為確保直播效果流暢,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優化實時渲染引擎中的虛擬場景,實現了直播期間虛擬畫面的藝術效果和流暢度的雙贏,既保持藝術性的完美呈現,又保持實時影像輸出的高幀速率。
由此,《兩會C+時刻》實現了多個系統的融合:數字人小C、現實中邀請的嘉賓和搭建的虛擬場景共同融合,形成了極具“視覺穿透力”的虛實場景。據了解,為了達到這一目的,《兩會C+時刻》借助了高精度、可自動跟蹤的4K超高清云臺攝相機,以及亞像素細節的實時摳像技術,進而得以實現了“虛擬+實景演播室”的完美融合。同時在本次直播中,還將虛擬場景的相機與現實相機的推拉搖移進行實時關聯驅動,為用戶呈現無縫融合的燈光和光影效果,實現了高質量的節目播出效果,用“技術”的方式去呈現更有吸引力的“藝術”。
《兩會C+時刻》在場景的搭建更為注重猶如電影一般的視覺質感與觀看體驗,這也為主流內容與畫面美學的結合創造了一種可能:訪談節目也可以在視覺表現形式上做得“與眾不同”,兼顧“思想性”和“藝術性”?!八囆g性”不再只是文藝創作的“專屬品”,新聞節目也可以擁有。
前沿思維:持續激發智媒“創造力”
隨著智能技術快速滲入傳媒行業的肌理,近兩年的兩會也成為了各種“黑科技”集中亮相的時間節點。前沿技術的“秀場”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智媒發展的蓬勃張力,也見證了“媒體+科技”的進一步成熟。
其實在去年的兩會期間,央視網小C數字虛擬小編就首次亮相,它以一頭清爽干練的短發和高顏值示人,在《兩會C+真探系列直播節目》中擔任起了記者的角色,與梁倩娟、馬慧娟、吳端華等全國人大代表進行“云端連線”。這一創新不僅解決了疫情期間云采訪的剛需,也建構起了更具趣味性的采訪場景。該模式運用AI科技最新成果將數字人技術和云連線技術有機結合,是央視網在重大時政報道方面的一次創新應用。
智媒的“長征之路”從不應是一勞永逸,而是需要付出持久的建設熱情。今年小C的使用,可以視作是去年數字虛擬人技術成果的接續和升級。實際上近兩年的兩會報道舞臺,我們總能看到央視網多元化的創新實踐。從2020年的《對答如流·兩會“智”通車》吸引用戶在動腦、動嘴、動手的游戲化場景中接受和感知信息,到2021年《AI助手帶你走進部長通道》把兩會部長通道的現場搬進手機;從2021年《兩會C+真探系列直播節目》中小C的初次亮相到2022年的《兩會C+時刻》更為成熟的應用,央視網始終秉承在一次次的內容實踐中積淀時政報道的“科技創新”經驗,通過將科技基因注入傳播全鏈,把技術與內容真正地結合起來,進而持續激發智能媒體的“創造力”。
在新型主流媒體進入攻堅期的關鍵節點上,央視網不斷開拓“智媒路徑”的過程,也正是在不斷積累著有益的經驗,不斷擴展著未來媒體的想象空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