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deo PlayerClose
?
坐在國家體育場的媒體席,看著北京冬奧會的火炬緩緩熄滅,心情無比復雜,結束的日子終究還是來了。從這一刻起,我真正成為了一名北京夏奧和冬奧的“雙奧記者”,從25歲到39歲,我的青春因為奧林匹克而精彩。
北京廣播電視臺廣播記者李嵬手持2008和2022雙奧證件在閉幕式現場。
1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,我作為一位年輕記者初出茅廬,對于大賽的興奮和緊張還顯得有些稚嫩,穿梭于每一個賽場,都留下了我關于奧運最真摯的聲音。時光飛逝,如今在24天的閉環工作期里,我往返于北京和延慶兩大賽區,走遍了每一個場館,把有溫度、有故事的報道向受眾傳遞,用全媒體的方式努力呈現著冬奧的精彩。
北京廣播電視臺廣播記者李嵬在高山滑雪混合區大雪中采訪。
相比于北京賽區,延慶賽區可以說是“一高一難”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每次采訪,山上的低溫和刺骨的寒風,時常讓手機、采訪機凍到關機,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體溫“保護”戰斗的武器。
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,如果想從結束區前往出發區,爬幾公里的山路,也并不稀奇。對于一個廣播記者來說,每天的“正式”工作要從返回駐地開始,所以經常稿件發送完畢,才發現天已經亮了,然后又要出發,開始上午的采訪,媒體班車那一個多小時的車程,也成為了睡覺最好的機會。
北京廣播電視臺廣播記者李嵬在工作區進行音頻剪輯傳送。
閉幕式結束返回媒體酒店的路上,我又在班車上睡著了,醒來的時候,才意識到北京冬奧會真的結束了。
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用“真正的無與倫比”來形容本屆冬奧會,就像14年前羅格主席的評價一樣??粗约禾匾獗车蕉瑠W會的08年的媒體包和證件,作為參與其中的一份子,的確應該感到自豪。至于那些“艱難”的過往,現在想想一切都值得了!
責任編輯: 張澤月